• 行业动态
  •  
     
     
    热 门 新 闻
     首尔半导体LED照亮 831
     深圳分公司联系方式 763
     IR将于中国重要行业 658
     ※白光LED照明技术 580
     ※LED产业简析-撩 461
     ※台湾三大芯片商欲集 396
     ※【技术论文】LED 345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 327
     ※中国LED产业规模 308
     ※半导体照明产业方向 292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LED产业简析-撩开LED产业的神秘面纱
    发布者:摘 发布时间:2006/11/17 阅读:461


    LED产业简析-撩开LED产业的神秘面纱

    有人说:“LED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只要是能亮的地方都可以用LED代替。从现在的实际应用情况看,一切还只是刚刚开始,未来前景无限。”LED的魔力真的有这么大吗?


    LED芯片生产车间对空气洁净度等环境要求很高


      早已深入百姓生活

      6月28日,南昌,联创光电科技园。

      G联创一直被认为是上市公司LED概念龙头股,因为它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南昌产业化基地的核心企业,G联创的总部设在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投资5亿元的联创光电科技园也是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发光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基地之一。

      当记者走进园区,办公楼前树立的一块大型显示屏颇为引人注意。虽然盛夏的阳光非常刺眼,但显示屏上的图像仍然看上去非常清晰。“这就是用我们的产品做出来的LED显示屏。”G联创董秘姚伟彪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这并不是个神秘的概念,实际上,LED技术早已深入到大家的生活。”姚伟彪边走边给记者解释着,“LED应用非常广泛,像手机的背光源、交通红绿灯、户外显示屏、景观装饰灯、汽车刹车灯都是用LED技术做的。”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LED”,走进G联创的办公楼,宽大的大厅里摆放着一个展示柜,有很多类似灯泡的东西,发射着各色耀眼的光芒,其中一些东西更是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如片式LED应用于手机按键、空调专用显示器件、DVD专用显示器件等。

      “中间那个就是半导体发光材料的上游原材料———外延片”,姚伟彪指着一个像巴掌大的圆形物体给记者说,“简单说来,利用外延片制作出芯片,然后再进行封装,这样就可以应用到各式的产品上了。”

      “就像这个LED手电筒吧”,姚伟彪递给记者一个外形普通的手电筒,记者打开开关试了一下,和日光灯相比,它射出的灯光依然非常刺眼。“如果工艺上进行一些处理,它的亮度绝对要超过现在的传统手电筒。”



    高亮度LED将成“明星”


    名词解释:LED是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是一种新型固态冷光源。半导体照明亦称固态照明,是基于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新型光源的一种固态照明。


      姚伟彪告诉记者:“从全球市场来看,目前,LED主要的应用领域在移动设备的背光源上。而在突破高亮度技术瓶颈后,景观照明和通用照明领域将成为耀眼的‘明星’。”

      国家半导体照明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报告显示:到2008年,我国的城市景观灯光市场将达到200亿元左右,成为LED市场最大的应用领域。如著名的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去年将大小球体上的576处发光点全部换成LED灯,每晚约比原先节省75%的用电量。

      据权威机构预测,全球LED市场将从2004年的32亿美元,增长至2008年的56亿美元。其中,高亮度LED市场产值将由16亿美元增至26.4亿美元,超高亮度LED市场则将从今年起快速成长,并在2008年占到全球市场22%的份额。

      对于上述预测,G士兰微董秘陈越显然非常赞同,他语气坚定的对记者表示:“公司至今在LED方面投入已近亿元,我们非常看好这个行业。”近年来,不少研究机构都发布研究报告称其在LED芯片制造方面,部分技术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公司2005年年报显示,其控股的士兰明芯公司已成功研发出高亮度、高功率的LED芯片产品,今年1月开始向客户批量供货。“我们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做最高端的,至少做到国内领先的企业。”陈越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表示。


    节能概念备受关注

      “我们一直都在关注半导体照明这个概念”一位私募基金的朋友告诉记者,“特别是LED业务已形成规模或者开始盈利的公司,因为我们觉得这个市场的空间和前景非常好。”

      2003年下半年,由于《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出台,LED概念曾在市场中掀起一股节能新材料的热潮。例如,2004年3月,G方大A发布研制成功大功率高亮度半导体芯片消息后,连续出现三个涨停,股价翻倍,在资本市场引起很大反响。

      “十一五”规划强调提高能源效率和加强环境保护,将重点向环保新能源领域倾斜,这将使相关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建设节约型社会’将使节能概念股全面崛起,而LED就是最具典型的节能概念。”

      目前,国内涉足LED领域的上市公司数量不多,除G方大A外,主要有G联创、G士兰微、G苏长电、G恒顺、福日股份、上海科技等十几家。

      “大部分公司都是看中了LED未来的发展潜力,才进行投资的,但多数还处于探索阶段。”某券商研究员如是说。“实际上,大多数公司介入LED领域时间较短。仅有G联创、G方大A等较早介入半导体照明领域的上市公司,在LED业务上逐步产生投资回报。”以G方大A为例,公司半导体照明业务在去年首次实现盈利。

      据了解,目前,我国LED产业已形成四大产业集群雏形。

      在上海已经集聚了几十家LED企业,主要有上海蓝光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合作)、上海蓝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等。

      在广东集聚了几百家LED企业,主要有深圳方大国科、佛山国星光电科技公司、广州普光等。

      在福建及江西积聚了近百家LED企业,主要有厦门三安电子、厦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江西福科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北京及大连等北方地区,特别是北京,研发的优势明显,拥有我国最强的LED研发力量,如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物理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企业主要有北京睿源固态照明公司、北京长电智源科技公司、大连路美芯片公司、廊坊鑫谷光电等。

      国外巨头占据上游产业高点

      “其实我们也算不上什么龙头”,与外界对公司的一些评价相比,当姚伟彪平静地说出这句话时,不禁令记者感到有点意外。

      据了解,LED产业链的上游指关键材料(衬底材料、外延片)及生产设备的制造;中游是芯片制备;下游是封装及产品应用。

      在LED产业链中,中上游———外延片与芯片制造是最具含金量、专利竞争最激烈的环节。据统计,LED产业中70%的利润集中于此。

      由于生产外延与芯片的资金投入较高,并且对技术和设备要求很高,进入门槛也较高。目前,一些国外的企业已经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这一环节的专利被垄断在少数几家大公司手中。国际上形成了6家GaN外延和芯片生产领先的厂商,即日本的Nichia日亚公司、丰田合成公司、美国的Cree公司、LumiLeds Lighting公司、GELCORE公司和德国的Osram光电子公司,它们占据着LED的大部分市场,并主导着这一产业的发展方向。

      资料显示,G联创公司总部现在从事外延片生产,它的两家子公司厦门华联和南昌欣磊分别从事LED封装和LED芯片的制造。2005年,公司在LED方面的净利润为1387万元。

      目前,公司LED芯片已突破60亿粒,外延片产量已达10万平方英寸(主要是红光)。公司未来三年规划是实现30万平方英寸的外延片,120亿颗生产规模。

      “LED目前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并不是特别大(30%左右),毛利率也低于公司其他主业的毛利率(15%左右)。”在姚伟彪看来,G联创的LED产业链虽然是完整的,但是整个链的层次不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姚伟彪如是勉励自己。

      目前,G联创拥有的高端LED技术仍然较为落后,而低端产品的盈利能力又很低。

      “那边的102号楼里就是公司生产外延片的地方”,G联创企管计划部经理郭长斌给记者指了指:“不过,由于公司内部现在正在进行调整,目前外延片的生产暂时停止了。我们的(外延片)生产不稳定,有的时候还要从国外进口,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国外的技术先进,质量比我们的好。”谈及这个话题,郭长斌显得有些无奈,“国内LED行业下游竞争激烈,由于进入门槛低,因此利润增长缓慢。”

      自主创新艰难起步

      “我们今年开始向市场供货,这是公司LED技术积聚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表现。对于G士兰微的LED现状,陈越表示:“具体收入情况目前还无法估计,还要看下半年的情况。目前,公司产品小规模投放市场还是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情况比较乐观。”

      “我们走的是自主创新品牌的路线,相对于国外产品,市场对我们品牌还不熟悉,今年公司除了技术研发外,主要还是市场推广开发的过程。”陈越表示。

      “其实国内LED行业就没有什么技术,现在的(技术)都是浅层次的。”姚伟彪感慨道。这番话也反映了中国LED行业的现状。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LED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虽然已初步形成,但国内LED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产业链下游封装和应用产品领域,产业链上游所需的主要原料和芯片主要依靠进口,外延片进口比例高达90%,外延片和芯片生产设备进口比率为76%。

      目前,国内外延片与芯片生产企业的投资额都在亿元水平(如厦门三安、上海蓝宝、深圳方大、大连路美等),而要做到有一定的影响力则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的规模,其中要有很大比例用于研发,巨大的资金门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此外,我国的研究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没有自己的核心专利技术,外延、芯片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这样一来,成本降不下来,产品价格也就很难和国外竞争。这就和卖豆腐一样,做豆腐的机器和原料都是进口的,技术也是别人领先,这个豆腐卖到客户手里,还不得卖出肉价钱啊。”姚伟彪如是说。

      之前,有市场传闻称,G联创计划与外资方组建新公司,以解决公司在LED方面的技术瓶颈。

      “我们确实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和一些外资公司沟通过。”姚伟彪笑了笑,“不过,我们的庙太小,别人都看不上。”

      在姚伟彪看来,有一点不得不承认,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完成技术突破。现在公司正集中精力在国外寻找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期望通过外部力量的帮助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可以预见,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毕竟,谈判的结局和筹码的份量是密不可分的。

     
     

    返回列表 |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09 广州晶丰电子科技版权所有    tel:0755-82840488    fax:0755-82840499